时间:2023-05-23 04:29:14 | 浏览:11
中国四大发明闻名遐迩,丝绸的名声虽然没有那么显,但确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中国温暖的气候,适合桑树和蚕的养殖,上古时期在黄河流域和四川盆地桑林遍地,树上有 野蚕吐丝结茧,人民就已知道剥茧取丝。据汉代司马迁《史记》记载:"古史相传,黄帝元妃 嫘祖,教民养蚕";而杨雄的《蜀王本纪》又说:"蜀之先名蚕丛,教民养蚕"。虽然文史记载没有丝绸发明的明确结论。但从考古发现,丝绸的发明至少有5500年历史。
(嫘祖)
1998年河南荥阳青台遗址发现了距今约5500年的丝绸碎片;在河姆渡遗址中人们已发现了纺织工具,借此可以推断,丝绸的使用至少不迟于良渚文化,不过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1958年发现的,公元前3700-前31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丝绸织品。
它的出现对中国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1、文化方面
丝绸影响到中国古代文学。《诗经》、《乐府词》以及古代成语随处可见和丝绸相关的内容,如"锦绣山河"、"作茧自缚"。甲骨文中出现了桑、蚕、帛以及偏旁从丝的100多个与丝有关的字。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收录丝旁字达267个。
2、科技方面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两项发明和丝绸密切相关。纸的发明就直接受到丝绸生产技术,尤其是"漂絮"制丝过程中产生的丝茸沉淀物的启发。此外,印刷术的发明与秦汉以来丝绸印染技术中的凸版印花有直接关系。可以说,丝织技术的发明实际上是纸和印刷术两大技术发明的先导。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被发现与新疆和田的一座古墓之中,属于汉代织棉)
三、经济方面
中国长期以来是世界上唯一从事丝织手工业的国家,丝绸优良的材质,精美的图案,使得丝绸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诸国进行经济交流的主要产品,丝绸以及中世纪的瓷器使中国在与西方长达数千年的经济交往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
( 湖北江陵马山1号墓出土战国丝绸)
二、世界五大纺织体系以及中国丝绸的发展
中国文明对旧大陆其他古代文明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就是中国发明的丝绸及其在古典世界的传播。
1、世界五大纺织体系
世界五大纺织体系有:
一是欧洲希腊人以及希腊文化的继承者罗马人以亚麻和羊毛为原料的纺织体系;
二是印度以棉花为纺织原料的纺织体系;
三是美洲的玛雅人使用羊毛和棉花的纺织纤维;
四是埃及以亚麻为纺织原料的纺织体系;
五是我们中国以丝为纺织原料的纺织体系。
在世界最古老的六大文明中,只有中国使用丝纤维。
(埃及出土亚麻布,公元4—7世纪)
2、中国丝绸的发展
蚕丝不易保存,最早的实物标本出自公元前4750年的良渚文化遗址。这个遗址出土了丝带、丝线和一块丝质绢片。在此前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址,如山西夏县西阴村和河南荥阳的青台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也发现过家蚕和丝绸的遗迹。
到了商代,中国丝织物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由于丝绸制作工艺复杂,即便在丝织业发达的黄河和长江流域,长期以来也只是王公贵族享用的奢侈品。一般百姓只穿葛布或麻布,所以下层百姓又叫"布衣"。
商代社会青铜礼器被视为至尊之物,商代贵族随葬的青铜礼器有时用丝绸包裹,出土时往往留有丝绸的痕迹。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商代铜戈和商代玉刀上发现丝织物痕迹。据分析考古分析,商代丝绸种类,除了绢和绮外,还有了刺绣。这表明,中国纺织技术在商代已经相当发达。
战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开始走向世界。20世纪40年代,在阿尔泰山区巴泽雷克墓地发现的战国时期的凤纹刺绣,中国的丝绸就在这个时期开始走向世界。在汉代,丝绸进一步扩展到了欧洲,在塔里木盆地古代遗址不断出土各种汉代丝绸,在罗马帝国东方行省帕尔米拉和罗马本土意大利也发现了汉绮。克里米亚出土的汉绮说明罗马的丝绸是从欧亚草原传入的欧洲。丝绸之路逐渐成形。
三、丝绸之路
1、谁命名了"丝绸之路"
中国文明与欧、亚、非三大洲的古代文明很早就开始接触,相互影响,相互交流。这些古文明之间的交往路线一直没有概括性名称。直到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在他的名著《中国》一书中首次提出"Seidenstrassen"(丝绸之路)一名。
他对丝绸之路的经典定义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指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之路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 此后, 这个名称很快得到东西方众多学者的赞同。英国人称为"Silk Roads";法国人称作"La Route de la Soie";日本人则称"绢の道"或"シルク口ード"。
1910年,德国史家赫尔曼(Albert Herrmann)从文献角度重新考虑丝绸之路的概念,并在他的《中国和叙亚之间的丝绸古道》一书中提,"我们应该把这个名称的涵义延伸到通往遥远西方的叙利亚的道路上"。
(丝绸之路研究之父李希霍芬)
2、丝绸之路的新认识
随着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尤其是考古发现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从时间上,考古新发现把东西方丝绸贸易的开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甚至更早时期。从空间上,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相互印证,把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意大利的威尼斯,向东延伸至日本的奈良。
(汉代西域诸国图(选自南宋志磐撰《佛祖统纪》))
丝绸之路除了沙漠之路这条主干线外,丝绸之路还有许多重要的分支路线,它们是:1.草原之路;2.海上交通;3.唐蕃古道;4.中印缅路;5.交趾道。在某些时期,有些分路线的重要性不亚于沙漠之路。最早的丝绸贸易就是从草原之路开始的,而唐代以后,东西方的交往逐渐改走海路,并在公元15世纪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以后,最终取代了传统的陆路交通。
(丝绸之路示意图)
虽然随着纺棉技术的创新,棉制品变得越来越便宜,导致昂贵的丝绸产品不再那么的主流。但是丝绸的发明,对华夏文化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
曾几何时,广西出现了一大堆所谓红水河出水或者出土的红水河文明石器文物,很多民间藏家称其为红水河古文字或泥石文字,号称红水河古文字。平果县骆越石刻文(甘桑石刻文)的出现,引发目前学术界的巨大争议。是真是假,不作评论,自有专家评判。同时也带动了
在古罗马帝国那个辉煌的时代,埃及艳后与凯撒,这对顶流大咖CP所拥有的的巨大流量,绝对不逊色于今天的国际巨星。后来的人们,可能对埃及艳后的真实长相有所疑虑,但是对于她颠倒众生甚至改变历史进程的本事,绝对不会有疑问。她和她的榜一大哥凯撒,也有自
中国四大发明闻名遐迩,丝绸的名声虽然没有那么显,但确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中国温暖的气候,适合桑树和蚕的养殖,上古时期在黄河流域和四川盆地桑林遍地,树上有 野蚕吐丝结茧,人民就已知道剥茧取丝。据汉代司马迁《史记》记载:"古史相传,黄帝
真丝丝绸是深受当下仙女们喜爱的夏季衣料,其颜色光泽明亮,质地柔软光滑,吸湿透气,穿着舒适。这里介绍丝绸的缝制、洗涤、使用和养护方面的知识,供参考:(一)缝制:真丝印花绸在缝制前,首先要落水让丝绸缩透,以免成衣回缩走样。缝制时的机针宜用九号针
丝绸是一种纺织品,用蚕丝或合成纤维、人造纤维、长丝织成;用蚕丝或人造丝纯织或交织而成的织品的总称,也特指桑蚕丝所织造的纺织品。将生丝作为经丝、纬丝,交织制成丝织品的过程,就是丝织工艺。各类丝织品的生产过程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生织和熟织两类。
世人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苏杭有的不只是美景,还有丝绸啊!丝绸:用蚕丝或人造丝纯织或交织而成的织品总称。丝绸(sī chóu),一种纺织品,用蚕丝或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短丝等织成;用蚕丝或人造丝纯织或交织而成的织品的总称。在古代,
一、主要产品产量情况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2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丝绸企业丝产量49878吨,同比增长2.23%;其中,绢丝产量3807吨,同比增长17.74%。绸缎产量29835万米,同比下降16.65%。蚕丝被产量1663万条,同
亞丝蘭缎品牌创始人,杜亚兰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
【编者语:在以农耕文明而起始的华夏民族里,丝绸文化是后世子孙们始终无法略过的存在,她俨然已扎根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基因血脉。历史巨轮缓缓推进,承载着我们这个历尽沧桑的民族稳步向前。丝绸,这个曾改变人类文明的伟大创举,一路见证着华夏民族的荣辱兴衰
日前,叙州区举办了以新时代文明市民提升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培训班,以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城市形象,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培训会现场培训中,叙州区文明办、公安分局、城管局等部门的同志分别就现代社会与现代文明、交通与出行文明、城市管理中的文
这个暑假不少中小学生参加了体育培训他们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既锻炼了身体,又学到了技能更磨练了意志练武术夺金牌今年这个暑假,对12岁的李思燚来说很难忘。因为她在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的赛场上,过关斩将、顽强拼搏,以优异的成绩夺得“女子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大小新闻客户端8月15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钟嘉琳 通讯员 徐双莹)近日,西海岸社区联合孙忠良书法工作室为辖区内广大少儿开展“笔尖上的国粹”书法培训活动,传承书法魅力,提高辖区青少年艺术修养,营造浓厚的社区文化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塑料、玻璃、烟头、废纸……这些垃圾居然可以兑换面包?是的,打卡垃圾分类,只要7天,你也可以来参与。昨天,嘉兴经开区城南街道天佑社区为推进辖区垃圾分类工作,助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联合大树物业、江苏伏泰科技公司,通过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丝国美誉,那你知道中国有些什么样的丝绸吗?随着丝绸之路的重焕光彩,悠悠丝路驼铃,洲际火车穿行,古与今的交融从未停止。我们对丝绸之路已是耳熟能详,但不知你对丝绸的理解是不是止步于蚕吐丝成茧,抽茧成线这样的养蚕缫丝的大概念。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