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0 15:37:08 | 浏览:105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学生时代阅读唐诗时就为边塞诗人的豪放诗句中的边关风情所着迷:
其中听提到最多的当属“阳关”“玉门关”,哦还有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这“河西三关”大概是在中国众多的古关古隘中,知名度最高且年代最久远的。无数文人墨客常以“三关”为题,或吟诵赋诗,或泼墨作画,以借“关”言志,咏“关”抒情。
河西走廊多雄关,雄关之最嘉峪关。嘉峪关不仅是“河西三关”中保存最完整,也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关城。至今到访嘉峪关的游人依然络绎不绝。
这里我却不想再多说。我想说说那只余黄土早不复辉煌仿佛是一对同呼吸共命运的姊妹关——玉门关和阳关。玉门关据说西域输入中原的和田玉取道于此入关,因而得其名。阳关则因居玉门关之南,古以山南水北为阳,故称“阳关”。
玉门关
如今,登上玉门关10余米高的残台,向西南方向眺望,可以隐约看到汉长城的烽燧和城墙残迹断续延绵,好似一条棕色的虚线,玉门关曾是士兵常年驻守的重要边防据点,保护着往来于绿洲间的商旅和贸易。据说当年沿着它可以直通阳关。可以想象,汉军将士站在这里,视线一直延伸开去,观察着火信在烽燧间向远方传递。当年的玉门关战略地位何等重要从芩参诗中就可窥一二:“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
而令“玉门关”身名大燥的则是王之涣的 “绝句之最”《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大家或只叹“玉门关春风不度”,却不知李白曾写下,“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用非常人的肉眼所能穷极视野,以直冲云霄的豪气,挟明月、天山,卷长风、云海,掠过长空几万里,横度玉门关而来。
无论度与不度,玉门关已成为塞外与关中的分野,在人们心中关内关外两重天。
于是在历史的书卷里,多少人曾经透过玉门关遥思故土。一关之隔,让奋战西域半生的班超发出“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希望身回故国的恳请,也有戴叔伦“愿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一去不复返的铿锵气概。
还有我很喜欢的一阙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幅雄浑壮阔的万里边塞图已跃然纸上,读来已觉多么惊心动魄,胸怀激荡。
玉门关遗址
而今,我们走过玉门关,历史又被跨越了千年。如今的玉门关依然屹立在茫茫戈壁的一座土岗上,只是昔日的雄关只剩下了一个长宽不过25米左右、面积只有600平方米的小土堡——小方盘城遗址,还有与它相伴了两千年仍然残存的一段汉长城和百里外那个与烽火台相伴的阳关遗址。
黄色沙丘纵横起伏,一座已经坍塌了半边的土墩在视线中突兀而立,看起来像是一座雅丹地貌的风蚀土垒。昔日的阳关城早已没有痕迹,只留下这座被称为阳关耳目的汉代烽燧,烽燧一侧的长坡下,一片广阔平坦,我们常说的“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那就是被很多人听说却被很少人走过的阳关道。
因为在丝绸之路中,阳关既是开拓西域的军事要隘,又是丝绸之路南线中西贸易往来的通商口岸。于是经过阳关通向西域的这条大道,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大道,路面宽达36丈,被人们称为“阳关大道”。李世民曾令敦煌的军民在这里迎接取经归来的玄奘,马可?波罗由这里踏上神秘的东方土地。
但说起阳关,我脑海中第一时间吟诵的却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盛唐王维的“送别诗绝作”,拱手相揖,杯中水酒一饮而尽。出了阳关,就即将面对再无友人温情的戈壁大漠。每每读来如同饮入一杯浸透了诗人全部深挚情谊和对友人深情体贴的感情琼浆。
紧接来心中回荡不绝的是传唱千古的“阳关曲”。王维的诗句被配以曲调,成为当年离别筵上最流行的歌曲《阳关三叠》。而三叠的由来是因为无论是赴边的征人还是独行的旅者,无论他们去的是不是西域,这悲凉的调子总会被唱起。因为全首诗只有四句,唱起来有些单调,因此乐工们常将诗句叠唱,因此有了“阳关三叠”的名称和唱法。
王维用诗送别了友人,也把那个天之尽头的阳关要塞、那支缠绵深沉的《阳关三叠》,送进了无数诗人的胸怀。从唐代白居易的“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到李商隐的“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还有张祜的“不堪昨夜先垂泪,西去阳关第一声”,到宋代李清照的“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和“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到苏轼的“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一词词一阙阙“阳关”简直成了送友酬唱的代名词,常唱不衰。
阳关已经不再是那个阳关,它象征着一个遥遥万里诗与远方。
遥想汉唐盛世时,关内关外驼铃叮当,羌笛悠悠,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如今我遥望光秃秃山包上的烽火台,蓝天、大漠、干燥的风,这一切都符合我们对千年前西域边塞的想象,但当年巍峨的关城已经被黄沙摧残殆尽。曾经繁华的阳关大道也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荒芜寂寥的古关遗址附近的小山包上,空留一座饱经风霜的烽火台,诉说着阳关苍凉悲壮的往事。如今在阳关脚下修建的阳关军事博物馆,模拟复原了曾经的城楼、兵栈和各种防御工事。带我们穿越千年历史,重寻曾经湮埋的阳关关城。
导读:本文由通过老人以及部分人口头相传,因此存在实事夸大甚至歪曲等情况,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海涵,一起交流探讨,想看更多的民间故事,可以关注专业老司机。玉门关遗址说道玉门关很多人看古装电视剧或者电影,似乎那是一个神秘莫测的地方,大漠孤烟,长河落
玉门关,汉武帝置。甘肃省敦煌市。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阳关、玉门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位于敦煌市西北90公里处。相传西汉时西域和田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学生时代阅读唐诗时就为边塞诗人的豪放诗句中的边关风情所着迷:其中听提到最多的当属“阳关”“玉门关”,哦还有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这“河西三关”大概是在中国众多的古关古隘中,知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羌笛何须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中的玉门关你一定有所耳闻。玉门关古今闻名,现存遗址“小方盘城”为汉代玉门关遗址,位于敦煌西北约90公里的茫茫戈壁之上。 小方盘城建于公元前111年左右,关城
在许多古诗词以及历史书籍中,经常出现“玉门关”这个地名,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还有李白的《关山月》: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无一例外,提到玉门关的时候都跟边塞有关。早在汉朝时,玉门关就是大汉帝国的西部边塞
玉门关,因新疆于阗商朝的昆仑玉而得名。玉门关遗址位于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的疏勒河畔。这一区域东接中原、西连西域,是古代中西交通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玉门关遗址及周边烽燧出土文物包括2400余枚简牍文书、丝织品、兵器、积薪、大苣、屯田
经历六百多年的风霜雨雪,沧桑变化,依然在日升月落中巍然屹立,这就是西北的丝路咽喉,一路奔赴,终于抵达时,在嘉峪关沿着湖畔骑行后就来到了雄关要塞,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这里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所在,
泉州拥有着悠久历史,是一座古色古香带着海风味的城市,我是一名泉州小市民,此文章准备为外地的朋友介绍一下泉州的著名景点之一——清源山,也希望外来朋友可以旅行愉快!#泉州# #泉州# 图源百度百科提供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为山上泉眼诸多别称“
重播
人民网-国际频道六堡茶是产自中国西南广西梧州的黑茶,因源产地六堡乡而得名,其外形黑褐光润香气陈醇。历史上,六堡茶经由“茶船古道”,由竹筏、木船运输至广州,销往广东、香港、澳门,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东南亚以及欧洲。今日,六堡茶作为中国名
【感受古“丝绸之路”,领略“天下第一雄关”!】这里,素有“天下第一雄关”、“河西第一隘口”、“边陲锁钥”的美誉;这里,是现阶段全国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古代军事城堡,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岁月悠悠,青史浩然,绵延百年,依旧生辉,这里就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谒访敦煌莫高窟◎江汉城我乘西北班机从南国来到兰州,尔后转乘汽车,穿过甘肃西部叠叠群山,越过茫茫戈壁,终于到达心仪已久的艺术古城——敦煌,最后驻足在最富特色和艺术魅力的莫高窟前。这里的巍巍群山、漠漠平沙、干涸河床,使我强烈
重播
敦煌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是飞天艺术的故乡、佛教艺术的殿堂,有“戈壁绿洲”、“西部明珠”之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旅游胜地,被誉为“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如果你想亲身感受敦煌的魅力,不妨参考我为你设计的以下游览线路:第一天:莫高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部鸣沙山东麓的悬崖峭壁上。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洞穴由上下两层组成,南北长约1600米。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传说在古代,有一个叫乐福的和尚,在